摄像操作的基本要领

时间:2025-04-07 23:05:25
摄像操作的基本要领

摄像操作的基本要领

摄像操作的基本要领,现今生活中,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自己拍摄一些东西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而想要拍摄出高质量的影片,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操作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摄像操作的基本要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摄像操作的基本要领1

一、 手持摄像机拍摄的正确姿势

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第一要素。保持画面的稳定是摄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不管是推、拉、摇、移、跟、俯、仰、变焦等拍摄,一定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进行工作。影响画面稳定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拍摄者的持机稳定性。熟练掌握正确的持机方法是每个摄像者必备的基本功。

正确姿势是: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像机,帮助稳住摄像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像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扶住摄像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桌子、椅子、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

持机的稳定性与机器的重量成正比。现在的摄像机日趋小型化,巴掌大小的机器比比皆是,用一只手就能轻松托起。就是因为它的小巧,有很多人简化了持机的要领。殊不知机器越小就越不利于持机稳定。在使用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即使在操作巴掌大的小型摄像机时也一定要用双手支持。

依靠身体的支撑保持机器稳定,对多数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正确掌握持机要领,多多练习。总之一句话,稳定高于一切,凡是有利于图像稳定的东西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持机方式就是好的摄像作品的开始。

二、脚架的使用

保持持机的稳定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摄像机三脚架,用带云台的三脚架来支撑摄像机效果最好,不但会有效的防止机器的抖动,保持画面的清晰稳定、无重影,而且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也会运行平滑、过度自然。还可以利用控制摄像机的遥控器和控制云台的遥控器来完成拍摄的全部过程。

支撑摄像机的常用设备还有独脚架、胸架等,它们更简单、轻巧、携带方便。

三、摄像时眼睛的取景方式

1、正确的取景方式

许多人受摄影的影响,在拍摄时只睁右眼以取景,这样的取景方式在摄像时有很大的弊端。摄影与摄像不同,摄影抓住的是瞬间,摄像是对过程拍摄,应采用双眼扫描的方式,用右眼紧贴在寻像器的目镜护眼罩上取景的同时,左眼负责纵观全局,留意拍摄目标的动向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随时调整拍摄方式,避免因为自己的“专一”而漏掉了周围其他精彩的镜头,一切变化尽在掌握中。

现在的摄像机都带有液晶显示屏,因为它的屏幕大取景方便并且色彩好,使得许多人抛弃了取景器喜欢上了液晶屏。因为现在的摄像机液晶屏反光率普遍很高,用液晶屏取景在晚上和室内还可以,可是到了白天的室外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解决方法是:右手持机,左手掌五指并拢,成圆弧状扶住液晶屏的左边沿并罩在其上方,挡住左方和上方射进来的光线,这样看起来就会好多了。

2、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图像稳定功能。在手持机器拍摄时打开此功能,这样会有助于改善其图像的不稳定。但是这种抑制作用是有限度的,并非万能。轻微的抖动还能奏效,幅度稍微大一点,他就无能为力了。而且对色彩平淡、亮度暗弱的主体或主体在快速移动的情况下,画面稳定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是以电子式补偿,还会牺牲一些画质。如果在上下移摄与左右摇摄时应解除此功能。

(2)、运用广角镜头。将变焦镜头调到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如果将镜头调到最大倍数的变焦位置(T)时,只要稍微有一点颤抖都会使镜头产生相当大的晃动,为此需要特别留意。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按动某些功能键或手动变焦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牵动镜头引起晃动。

(3)、避免单手持机边走边拍。拍摄时应尽量避免边走边拍,除非实在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拍摄的效果大多数都不好。

四、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手动功能使用进行说明。

1、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在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

2、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的时候。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就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

五、摄像机对焦技术

在动态物体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使图像始终保持清晰。这种调节焦点位置的过程称为聚焦或对焦。

1、摄像聚焦操作

通常情况下,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是摄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聚焦调节是保证图像清晰度最重要的一环,摄像机聚焦的过程就是对图像清晰度调节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W)再进行聚焦,因这时景深范围大,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我们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情况,直到满意为止。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焦过程中不会变化。而采用摄远位置(T),对焦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近距离拍摄时,一定要将镜头调节为焦距最大的位置。目前所有的摄像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稍高级一点的也加上了手动聚焦功能(如前所述)。在自动状态下基本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除非你是一个经验老道的摄像师,否则还是先依靠摄像机自动系统为好。

但是,我们知道自动聚焦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各种方式的自动聚焦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靠手动来聚焦。

自动聚焦系统受被摄体亮度的影响很大。光线充足时,自动光圈缩小,景深变深,对焦范围变宽,对焦容 ……此处隐藏4157个字……经常使用“移摄”的拍摄方法,就是一边录像,一边把摄像机向前后或左右移动。移摄与推拉、摇摄不同,后两者是拍摄者的位置不变,变化的只是摄像机的焦距或角度,而前者变化的可能不只是焦距或角度,拍摄者的位置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运用移动拍摄方法增加剧情的感染力

用“移摄”手法拍摄出来的镜头极富临场感,有着单靠推拉、摇摄不可比拟的视觉效果,运镜更能贴近拍摄目标,非常适合长镜头的拍摄。 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摇摄或推拉镜头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摄的方法去表现。但拍摄同一个目标,运用的拍摄方法不同,其效果会不同。

在介绍较大的场景时,摇摄有他自己的优点:可以在几秒内从水平线的这一头扫摄到另一头,但大部分画面都在相当距离外,细微部分无法拍出来。如果采用移摄法,就可以靠近所要拍摄的目标;就可以在同一片段。

中显示出不同角度的几个画面;就可以拍出摇摄无法拍出的细微处。 而对静止目标的拍摄,例如要拍一组表现走近一座大楼的情景时,使用移摄法向前移动拍摄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会让人真正感觉到画面在动,其效果比较自然。

虽然变焦镜头和这种移摄法有点相似,但要是换个方法:利用变焦镜头来拍这个片段,拍出的画面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利用变焦镜头把画面拉近,是很不好的权宜做法,因为这无法产生移摄像机前进或后退相同的感觉。

1、使用辅助设备

移动拍摄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防止摄像机的晃动。在拍摄移动物体时,最好能有某种带轮子的支撑物,最专业的做法是使用摄影台车,就是拍摄移摄镜头时在地上铺设简单的铁轨:把摄影机装设在一架装有轮子的平台上,然后推着这个平台在铁轨上移动,这种平台就称作摄影台车。这是目前专业摄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证摄像质量最有效的做法,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中可以看到。

但是这种平台的造价是昂贵的,对于一般的摄像机使用者来说是个奢望。平民一点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台车:就是在三脚架的底部装上轮子,让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面活动。再差一点的做法就是利用任何有轮子的东西来做替代品:包括轮椅、汽车、超市的购物车,只要车子行驶得很平稳就可以。这样做虽然以牺牲作品质量为代价的,但如果你的作品只要不是影视级的,这样拍摄出来的片子的效果还是能让人接受的。

2、徒步移摄

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借助器材来移动拍摄,如家庭录像、新闻采访、旅游摄像等,只能依靠摄像者的步法来维持摄像机的稳定。这就要求摄像师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走步,而应双腿曲膝,身体重心下移,蹑着脚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时利用脚尖探路,并靠脚补偿路面的高低,减少行进中身体的起伏。腰、腿、脚三者一定要协调配合好,这样就可以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

按行走路线的不同移摄可分为三种: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摄。

(1)、“前后移动”是移摄最基本的步行方式。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摄像者应在移动目标的前面并保持适当的距离,镜头对准被拍摄者的正面,注意其行走路线一定要与被拍摄者一致。由于是面对面的拍摄,被拍摄者的一切表情、动作一览无余,便于摄像者捕捉行进中人物面部的细微之处,有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

在使用前后移动的步行方式拍摄时,一定要搞清目标的行走路线,以及路况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路面不平或有障碍物,就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免影响拍摄效果。

(2)、“左右移动拍摄”也就是侧步行走拍摄。摄像者与被拍摄的主体的线路平行,这就需要侧步行走去拍摄。这种移摄方式与“前后移动拍摄”不同,在拍摄过程中一般很少采用大特写镜头去刻画人物的细节,而通常用它强调的是主体行走的路线或周围环境的变化。

左右移动,顾名思义,脚的行走路线是左右的而不是前后的,因此这种走法与“前后移动”的步伐有很大不同。如果你想向右边侧步行走,首先要两腿微曲,再把左脚移到右脚前,让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当左脚碰到地面时,把身体的重心慢慢移转到左脚上,然后把右脚向后绕过左脚站稳??依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就会完成整个拍摄过程。同理,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完成向左边侧步行走的过程。“弧摄”的步行方式基本与侧步行走的步行方式拍摄大致相同,

(3)、“弧形移动拍摄”就是把摄像者以圆形或弧形方向移动,而不是直线移动。

只是行走路线有区别。弧摄的弧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应该控制在120°-180°之间。在整个片段中,主要目标都应该维持在画面中央。用这种“弧摄”的方法去绕着一个静止的景物如一座喷泉、一座雕像甚至一束花进行拍摄,要比站在原地拍摄的画面生动有趣得多,这样就可很好的反映出静止景物的深度和层次。

  摄像操作的基本要领2

一、拍摄时要做到:平、准、稳、匀。

指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摄影机的水平。如果画面没有保持水平,画面中的固定状态的水平线和垂直线的被摄体如房屋、电线杆、人物等将歪歪邪邪,不仅给人的视觉效果不舒服,而且给人造成心理上的不稳定、动荡不安的感觉。用三角架拍摄时应调好水平仪,手持或肩扛拍摄时应随时调整寻像器中的水平状态。

指运动摄影过程中的画面起幅和落幅的焦点要准确、构图要准确,拍摄时注意跟焦点的技巧。摇画面时要按照落幅站好位置,再从起幅开始摇,这样既可以保证摇摄的速度均匀,又可以兼顾拍摄过程中的画面构图的准确性。

指运动摄影过程中的画面要保持稳定,不能摇晃,否则会给人一种头晕目眩的感受,从而造成心理的不安情绪。手持拍摄时应尽量在一个镜头中屏住呼吸或者让身体找一个依靠点和支撑点,尽量运用短焦距摄影镜头拍摄可减少摄影机的晃动。

指运动摄影过程中摄影机的运动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用三角架拍摄时应调整好三角架的阻尼,手持拍摄时掌握好拍摄要领,运动的`起步和停止要有加力和减力过程。

二、手持摄影机的拍摄方法

手持摄影机机拍摄运动镜头的最大困难是保持画面的稳定。而造成画面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身体的晃动。为了减少拍摄时身体的左右晃动,走路时两只脚应尽量放在一条直线上。避免身体上下晃动的最好办法是步子迈小一点,并且腿稍微弯曲一点,因为人的身体的各个关节都是很好的减震器。手持摄影机拍摄时应遵循“走直线、腿弯曲、迈小步、腰放松”的拍摄要领。只要多加练习,掌握拍摄的技巧,就可以用手持摄影机拍摄出比较满意的画面来。另外,拍摄时应尽量选用短焦距摄影镜头。

三、要注意焦点不要拍虚,先用自动焦点,然后练习用手动对焦点。

四、先不要逆光拍摄,用顺、顺侧、侧光拍摄 ,就是对着窗户拍摄。

五、开始拍摄,尽量少移动,尤其避免拉风箱式的推拉拍摄。

六、拍镜头要成组,景别要有变化,一个镜头画面的时间不要太长,要像电视片那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拍,拍一个镜头不能没完没了,晃来晃去,推推拉拉,摇来摇去,不是不能移动,而是要有目的。

《摄像操作的基本要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